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2018年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和2019年发展趋势分析

2018-12-24 9:45:37      点击: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运行体系,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让城市成为适合人全面发展的城市,涵盖了智慧政务、智慧环保、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企业等数十个场景。但需要注意,智慧城市并不简单等于智能城市或数字城市,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和成长过程中的手段,是为智慧的城市发展提供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火热,政策支持,技术支撑为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同时也描绘出广阔前景。

  城镇化率提高要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挑战,教育、医疗、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燃气供应、交通、环保等领域的压力尤为巨大,城市管理的难度加大。从城镇化率的角度看,2008-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58.52%,预计2018年可能会达到59.63%,这意味着大量人口集聚在城市,城市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责任,必须提高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更好地满足发展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与质量。

  从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情况来看,住建部从2012年开始进行智慧城市试点申请和审批,截至目前共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第一批在2013年1月发布,共包含90个城市(区),其中地级市37个,区50个,镇3个;第二批于2013年8月公布,共包含103个试点;2014年公布第三批试点,共计93个,其中84个新增试点,13个扩建试点。

  2014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目前我国共有超过500个城市提出要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基本全部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

  物联、互联、智能化技术体系推进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总体遵循着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的路径,涵盖了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三大技术体系。其中,物联化体系是将各种感应技术嵌入各种物体,感测各种物体的状态和变化并将其数字化,以获取城市运行中各个组件的数据和信息;互联化体系则通过不同方式将人、数据及各种事物联入网络,将物联化体系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在城市体系中进行传递,实现城市系统中个人、物体及组织之间的互联。智能化体系则利用云计算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对互联化体系传递来的海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将最初的城市数据一步步转变成信息、知识、洞察力,以便城市管理者及时作出决策并采取适当措施。

  转型升级,迈进新型智慧城市阶段

  虽然西方国家较早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我国在近年来也不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但是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递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体来看,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以前,是智慧城市的萌芽期,主要强调数字化建设,利用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对城市及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监测,但是缺乏对数据的分析和智能化决策;第二极端是2010-2015年,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发展期,主要典型是从国家层次到各省市地方制定了多项发展规划,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撑下,掀起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潮流,出现了一批试点城市。第三阶段为2016年至今,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谈话提出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12月,国务《“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目标:“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卓著成效”。

  在升级转型之下,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乃至“智慧社会建设”,会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意识,实现建设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加强集约融合,提供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为一体,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服务;利用数据驱动新资源、移动物联新技术、基建网络新设施、便民利民新服务、共建共享新模式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