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遇上“假”脸怎么办?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打假正当时。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黑名单,而最近大举入侵人们生活的人脸识别在高歌猛进之时,大量资本和外来人员涌入,再加上行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尚待完善的运行机制,或许会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作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其安全引发业界及消费者的持续关注。借“3.15”消防费权益日的东风,各地都开展了打假行动。今天就来聊聊“假”脸。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AI换脸暴露活体检测安全隐患
前段时间“AI换脸杨幂”视频掀起来风波:有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94年版《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扮演者朱茵的脸换成了杨幂。视频里的外表毫无修改痕迹,甚至连动态表情都变成了杨幂本人的表情,让人难分真假。网友在惊叹技术的纯熟同时,也产生了担忧:这项技术是否会通过活体检测,窃取钱财与信息?
所谓活体检测,指用于人脸防伪的方法。一般通过用户的动作,例如:眨眼、张嘴、点头、摇头、微笑、眼动等,作为防伪线索。其中存在的漏洞就是,难以防住真人视频或者合成的视频,例如3D模型或者换脸算法、三维头套、合成照片或者视频等。2017年315晚会上主持人分别演示了用合成的动态照片、合成的动态影像通过该应用身份识别,成功刷脸登录某APP账号,暴露安全隐患。
混合识别为信息加上双重安全锁
虽然做技术的总是希望做到完美,但任何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破解几率,这是无可避免的。不过这是一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游戏,出现新的攻击手段,自然会有防止攻击的手段。上海中科计算研究所所长、起点资本合伙人孔华威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其中一种方法便是提高验证的时间和速度,让攻击跟不上。
除此以外,安全手段都不是独立的,金融、交通等领域会采取双重认证或混合身份识别技术进行更严谨的身份核验。例如高铁站的“身份证读取+刷脸识别”模式,银行业务中的“身份证+指纹识别“模式,刷脸支付收银机的“手机号+人脸识别”模式,都属于混合身份识别方式,这样无疑为人们的信息和资金加上了双重安全锁。
结语:AI人脸识别技术是把双刃剑,有人利用它去弄虚作假,有人利用它带来便捷和安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利用好AI技术,仍然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思考的课题。
- 上一篇:智能锁引无数企业竞折腰 这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2019/3/18
- 下一篇:如何利用好人脸识别这把“双刃剑” 2019/3/18